保健食品不是藥、投資理財有風險、免費游里有貓膩、網絡購物需謹慎。重陽節將至,為保護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市消協發布消費提醒:看清這些消費陷阱,避免入坑。
保健食品不是藥
節日臨近,一些養生講座、有獎聽課、“專家”坐診、免費體檢、家訪送禮、會員優惠等與老年消費相關的活動集中舉辦。殊不知,其中部分不良經營者會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對封閉、需要陪伴、渴望健康等特點,忽悠其盲目購買高價保健品,并假借一些博士、教授等光環頭銜,將產品包裝成能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市消協提醒,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不能替代藥品,切勿聽信將保健食品吹噓為靈丹妙藥或片面夸大藥品毒副作用的虛假宣傳。選購保健食品要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志(藍帽子)及批準文號,遇到“套近乎”的推銷者,要高度警惕盡量遠離,更不要把聯系電話和家庭地址透露給對方,切忌通過傳銷等非法途徑購買保健食品。
投資理財有風險
因專業知識有限,不少老人在買銀行理財產品時誤以為是儲蓄存款;預期收益等于實際收益;口頭宣傳等于合同約定……這些均是老年人投資理財時可能遇到的情況。
市消協提醒,老年人在購買相關產品時一定要了解清楚產品的發行與簽約機構、保本與否、投資方向、預期收益率等;要明確購買的產品類型,避免某些銷售人員以“存款”和“理財產品”名義推銷保險;還需要了解自身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和對投資收益以及流動性需求。
免費游里有貓膩
疫情過后,旅游升溫,一些旅行社以“團購價”“低價團”“免費游”等噱頭吸引消費者上門,而實際上在行程路線、交通工具、住宿條件等方面大打折扣。
市消協提醒,老年消費者在選擇旅行社和產品時不要單純以價格為導向,要多關注旅游產品的品質,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和承受能力選擇旅游線路。對于部分保健品公司為推銷產品組織的“免費旅游”和房屋中介組織的看房游等要多加注意。如有出游計劃,應該選擇正規的旅行社,千萬莫占這種“免費”的便宜。
網絡購物需謹慎
近年來,網絡、電話、電視等成為不少老年消費者躍躍欲試的購物平臺,消費者收到貨后一定要第一時間進行拆箱檢查,有問題及時與賣家聯系進行退換,避免延誤了退貨期限。
市消協提醒,老年人可在子女、家人的陪同下進行網絡購物,切不可草率支付大額費用。